□晚報記者 張駿關鍵字斕 製圖 任萍
  在2013年,滬上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綠地集團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其在商業模式轉型升級、全球化經營及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卓越表現,促使2013年企業界誕生了一個關鍵詞:“綠地速度”。而在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看來,混合室內裝潢所有制是公司取得今天成就的動力源泉和制度保證,綠地的實踐證明,這是最具活力、潛力和競爭力的所有制形式。
  12月17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的上海市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上,張玉良也和住商不動產眾多國資國企負責人一同規划著新的目標。他表示,“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必須學會在全球發展的坐標系中,思考和安排自身的發展。對綠地來說,躋身世界企業500強之後,要有更高的自我期待和目標,所以綠地提出了 ‘20年後再出發’,瞄準了‘世界企業200強’。”
  決定一定充分融資考慮風險和收益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而在本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中,也同樣明確了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革,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咖啡機產上市。
  而張玉良所帶領的綠地集團則通過混合所有製成就2013年的“綠地速度”。初涉海外業務,一年內對外投資上百億美元,放在大多數國有企業,是難以想象的事。但是綠地在2013年卻是全面開花,一年內形成了亞、澳、歐、美四大洲六國十城世界房地產開發版圖佈局,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明年計劃再落實同等投資規模的海外項目。而韓國濟州、澳洲悉尼首批項目初戰告捷,尤其是悉尼新地標——悉尼綠地中心項目正式全面啟動,目前已被預訂250套,總貨值超15億元人民幣。據悉,綠地目前已確定海外項目的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今年海外業務收入將超25億元人民幣,明年計劃超100億元人民幣。
  對於這個“綠地速度”,在張玉良看來,混合所有制是其最為關鍵的制度保證。綠地經營者自己也沒想到,企業混合所有制的特殊屬性,在國際市場上格外“吃得開”。中國企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做項目,需要經過對方政府的嚴格審批,各國政府一般會特別關註企業的所有制屬性和決策機制。每當這時,綠地集團會告訴對方:我們是國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但非常市場化,經營團隊是企業重要股東之一,職工持股會是第一大非國有股東……
  這一年中,不管是負責項目審批的當地政府,還是與綠地合作的海外投資機構,都對這家來自中國上海的國有控股企業高度認可,認為它既可靠,又反應敏銳、決策大膽,“市場化”並非虛言。高盛集團就表示,綠地是其當前合作中“最具成長性”的中國知名大公司,高盛就是要和這樣的企業合作。匯豐銀行也表達了要在全球加大與綠地集團的全面合作。
  來自海外的評價並不是簡單的口頭奉承。在國際項目談判中,綠地實打實的決策效率讓對方對中國企業刮目相看。布魯克林大西洋廣場地產項目,總投資預計將超過50億美元,這是紐約20年來最大規模房地產單體項目,同時也是中國房企迄今為止在美最大投資。綠地完成最終決策的時間只用了一周。除了對方公司前期派出一支4人的團隊前往上海與綠地進行第一輪談判,之後綠地派人前往美國進行盡職調查,最為關鍵的是張玉良帶隊到美國花了5天時間進行現場考察和談判,再過了2天就與對方簽約了。
  綠地集團作為一家國企能有如此高效的決策速度,也是因為董事會對張玉良進行了充分的預先授權——在前期完成對項目的調查之後,公司董事會已根據相關數據開會討論了該項目,達成的結論是:只要項目情況不發生大的變動,就授予張玉良“當場拍板”的權力。
  這也充分證明瞭混合所有制的優越性。面對擺在眼前的機會與挑戰,綠地集團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問政府行不行,而是馬上通過董事會進行研究。董事會第一時間拍板決定:承擔風險。最終政府部門很快批准了這一項目,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監管機構對綠地的董事會決策有足夠的信任,心中有底。由混合所有制支撐的董事會,做出的決定一定是各方股東達成一致的意見。這其中既有國有大股東,也有非公經濟股東,能達成一致,說明風險和收益已被充分考慮。
  國資大股東角色轉換進行時
  作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董事會中國資大股東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們和其他股東是什麼關係?
  面對外國政要和金融大鱷的提問,張玉良並不諱言,13人的董事會中,有6名國資股東代表,由於要對國資利益負責,他們通常比別的股東更謹慎,對風險有更多關註。任何企業都需要謹慎的股東,而張玉良表示,綠地的國資股東們除了謹慎,更多的是對經營團隊的信任。
  在國資監管部門的信任和放手下,綠地集團的混合所有制一步步完善,企業的管理模式、決策機制、用人機制、收入水平完全市場化。管理模式上,綠地的經營班子不是行政任命的,而是市場配的,這使得經營團隊價值觀高度一致:能做成事的就是好高管,沒有業績、不被市場和員工認可的,就會被淘汰。在綠地集團,集團副總的職位上就有好幾人因出不了業績被淘汰,這在很多國企中幾乎不可能發生。
  混合所有制基礎上,激勵和約束機制在綠地集團自然而然形成。通過建立多年的綠地集團職工持股會,勞動者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捆綁,今年職工持股會持股員工從前年的700多人擴容到1000多人,企業第三層以上幹部基本包含在內。綠地集團中,拿多少完全看業績和貢獻,根據每季度、每年度的業績考核結果進行晉降職、增減薪,上自高管、下至員工,概莫能外。
  處在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當口,綠地集團在所有制改革上又有新動作。
  11月25日,綠地控股集團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宣佈擬增發21億股,掛牌價格為118.02億元,對應股權為20.2468%。並明確表示,要吸納民資股東。
  掛牌公告中稱,意向投資人必須為境內內資企業法人或境內內資合伙制企業。其中,企業法人投資人或實際控制人應為非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或自然人,且不屬於房地產行業,即主營業務收入中房地產銷售收入占比不高於50%。而針對境內註冊的人民幣基金投資人,綠地要求其GP和LP均為內資,且非國有絕對控股,管理資金規模在40億元人民幣以上。掛牌要求顯示,單一投資人最低認購數量不少於1億股,最高(含關聯方)不超過10.372億股。
  目前,綠地控股的股本結構為:上海綠地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36.43%,上海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26.00%,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5.03%,上海中星集團有限公司9.65%,上海市天宸股份有限公司2.89%。值得註意的是,為上海市國資委委托持股的第二、三、四股東,總計持股達到60.68%。一旦本次認購完成,國資系股東所持股份將稀釋至48.39%,即國資委失去在綠地絕對控股地位。
  據瞭解,平安信托、鼎暉投資以及聯想集團旗下的君聯資本可能會成為綠地集團的戰略投資者。平安信托高層也向媒體表示,“的確有入股綠地的意向。”掛牌信息顯示,出資人最低認購價格不低於經備案的資產評估結果5.62元/股。有市場人士認為,綠地此番增發有可能在118億的基礎上,實現一定溢價。
  “國資比例雖然低了,但企業競爭力會因戰略投資者的引進而增強,國資收益和影響力放大。”張玉良如是說。有市場人士認為,對於一家以“混血機制”出名、並做出優秀業績的企業,此次進一步降低國資比例,向非公經濟敞開大門,體現了上海國資改革中發展混合經濟的決心。
  打造國際市場資本平臺
  今年8月,“綠地香港”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綠地集團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標志著綠地擁有了國際化公眾公司平臺、海外業務發展平臺、國內外資源整合平臺和創新融資平臺,為其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全球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
  此前,張玉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綠地香港現時在海外六個國家中九個城市有住宅與酒店業務,今年海外收入25億元以上,預計今年綠地香港合約銷售會達40億,至2015年更會達300億以上。自從在香港完成借殼交易後,綠地便持續在做資產註入相關準備工作,張玉良表示,集團未來將海外項目全數逐步註入綠地香港,集團於韓國的項目,或有機會成首個註入上市公司的海外項目。
  然而隨著上海啟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綠地又將引來新發展。今年8月A股上市公司金豐投資停牌,市場風傳該公司有望被綠地借殼。“有這個可能。”張玉良當時的表態頗耐人尋味。
  此後的8月22日,金豐投資宣佈:“接大股東上海地產集團通知,其正在籌劃涉及本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金豐投資股票自8月26日起,連續停牌不超過30日。而張玉良8月28日在港再次表示,綠地母公司通過整體上市,進一步實現公眾化和市場化,是未來必然方向。“我們也在推進進入國內資本市場,肯定要這樣走。但是每一步都需要條件、需要時間、需要方方面面的成熟。”張玉良認為,A、H兩個資本市場通道和資源各有不同功能和優勢,有明顯互補作用。“一旦條件成熟,會迅速推進相關工作”。
  實際上,金豐投資與綠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金豐投資是上海地產集團旗下兩家A股上市公司之一,上海地產集團及其子公司又共同持有綠地集團34.68%的股份,僅次於單一大股東綠地職工持股會的36.43%。上海地產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近年來發展遲滯,母公司資產註入退難進緩,難以滿足上海政府推進國資證券化戰略要求。而過去三年中,同屬上海國資系統控制的綠地集團,無論是在營收還是資產規模上,都實現了翻番的增長。
  而現在綠地借殼金豐投資實現整體上市一事已經借得東風了。11月14日,金豐投資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正與綠地控股接洽、商談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交易各方正在對重組方案進行細化研究論證。據瞭解,一旦綠地實現整體上市,內地資本平臺將與此前獲取的香港資本平臺綠地香港(0337.HK),在投資者、發展區域上進行區隔。在投資者方面,綠地香港平臺的任務是開拓海外融資通道,而集團整體計劃打造的內地資本平臺,面向國內投資者。在區域市場上,綠地香港主要聚焦南部沿海等區域,包括老平臺盛高置地此前佈局的廣東、海南、福建等地,也包括新近進入的廣西、雲南、浙江地區。
  轉型全國佈局力爭成為企業集團
  根據上海國資國企改革試點的計劃,上海將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形成2-3家符合國際規則、有效運營的資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佈局、跨國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跨國集團;8-10家全國佈局、海外發展,整體實力領先的企業集團;一批技術領先、品牌知名,引領產業升級的專精特新企業。
  而在2013年,綠地集團除了海外拓展,全國佈局同樣在轉型加速。繼“新城戰略”、“超高層戰略”之後,綠地順應“以人為本”、“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導向,以“產城一體化戰略”前瞻佈局,在哈爾濱、南昌、西安、呼和浩特、銀川、鄭州、海口等地累計投建10多個大型產業新城項目,單體項目占地面積均超過5000畝,打造相關產業、生活基礎設施、商業運營等功能完備的新城鎮,不僅推動形成“以人為核心、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的“造城”新模式,企業自身也通過發揮資源集成優勢和產業運營能力,加快向“平臺型”企業轉型。
  對於“新型城鎮化”所帶來的預期,張玉良始終堅定看好,他認為房地產市場總體預期穩定,區域、城市和產品間的分化則將更加明顯,土地價值高的一線城市、發展空間大的二線城市仍將是主戰場,“新型城鎮化”規划出台後中長期將進一步釋放大中城市新增住房需求。綠地的發展步伐不會減慢,將繼續大力投資,全年業務經營收入將確保超過3000億,較上年增長30%。
  而綠地集團此次投資數百億儲備一批房地產開發及金融項目,亦反映了大型企業面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金融業改革開放等一系列政策與改革紅利,對未來發展空間的積極預期。“順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抓住結構性、趨勢性的機遇,對於企業始終超前半步把握先機至關重要。”張玉良表示,圍繞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對內對外逐步開放的金融產業,將成為綠地下一步發展的重要主力戰場。其中,在房地產業方面,綠地仍將抓住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歷史機遇,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優勢,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導向是“以人為核心、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等,對綠地而言,將進一步優化開發區域結構和產品結構,特別是抓住產業地產這個主攻方向,進一步升級房地產商業模式,擴大核心競爭優勢。在金融產業方面,綠地將積極把握國家深化金融改革、推動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的重要機遇,將金融產業作為重要增長點加以拓展,包括搭建能級更高、運轉更協調的金融產業投資平臺,完善金融產業投資佈局,並積極開展產融結合的探索和實踐。  (原標題:混合所有製成就“綠地速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x89wxze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